敬業文化
                敬業徽標
                敬業理念
                關愛員工
                文化活動
                公益事業
                敬業展覽館

敬業集團全力打造“以貢獻者為本”理念,所有的文化、制度向貢獻者傾斜。王國太、焦保貴、盧增元、陳利杰是集團貢獻者的杰出代表,被集團授于功勛獎,也是每個敬業人學習的標桿和榜樣。

1998年、2002年、2008年是敬業集團跨越發展的三個時期。1998年東南亞金融危機爆發,敬業在危機中尋發展,反彈琵琶上十個項目提升實力。2002年上煉鋼采取“借雞生蛋 買蛋還錢”,及時投產煉鋼提升了實力。2008年金融危機,采取高產量低成本戰略,并開創性地開展直銷,使企業走出困境。

發展的同時,敬業也在不斷學習他人成功的管理經驗,像邯鋼的市場倒推法,海爾的OEC管理法等。

至今,每月干部外出對標學習已經成為雷打不動的制度,通過對標不斷提升管理水平。高層領導每年必須出國學習,開闊眼界,了解世界發展動態。2010年集團組織高層到日本新日鐵、豐田等公司參觀;2014年分兩批赴德國參觀學習,接觸到世界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理念。上海世博會期間全體科級干部參觀世博會。

2007年,李董事長帶頭參加清華大學EMBA學習,在他的影響下集團其它高層領導也紛紛考入清華、北大、對外經貿EMBA等高等學府學習深造,由集團承擔學費。另外150余名干部參加了清華、北大總裁班的學習。還積極進入行業高層圈子參加各種交流。

不但走出去,還要請進來。每個月集團對干部都要進行一次管理知識的培訓,由管理學專家和教授講課,提升干部文化素質和管理水平。另外集團要求全員必須學習一門專業知識,三年內提升一個層次,高中升大專,大專升本科,本科升研究生。 

如今敬業集團有完善的創新機制,近幾年共取得國家專利103項。

敬業集團要發展必須要引進高級管理和技術人才。集團請人、留人的機制為引進人才創造了條件。

2002年,集團引進了大批的技術人員和大學生。這些人才的到來與老員工在報酬上有較大差異,引起老員工不滿,為扭轉大家的思想,李董事長寫下了《淺談經濟活動中的人》一文。他將人分成體能、技能、智能三種人才,根據培養的成本不同,價值不同,導致報酬的較大差別,通過學習這篇文章全員統一思想,轉變觀念,創造了留人才的氛圍。

“用事業留人,用真情感人”,與此同時,集團還為這些人才提供了四星級的專家公寓,公寓內用具,電器樣樣具備,提供24小時熱水,他們只需要帶上自己換洗的衣物就可以入住了。更重要的是集團為人才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臺,使他們不斷在自己的領域創造著屬于敬業的輝煌。

集團還通過提高高學歷人員待遇、師傅帶徒弟、大學生座談、提供四星級公寓等形式服務人才、留住人才。

集團選拔人才“賽馬不相馬”,只要有能力,就給人才提供無限大的發揮空間,現這里的成功實例陳利杰2003年入廠,從一線員工做起,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學習,目前任銷售總公司總經理,且是集團最年輕的副總。

為了給員工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集團出資近2000萬元,創辦了敬業職工大學,職工大學的培訓主要分為3類,新員工入廠培訓,專業培訓,干部培訓。新員工進廠之前,都要進行一個月的培訓,包括軍訓、安全生產常識培訓、企業文化培訓等等。

為打通員工晉升渠道,制定“五條線出人才”機制,以技能線、技術線、管理線、改革創新線、承包與自主創業線為主線,改革員工晉升辦法,只要有能力,敬業員工可以通過其中任何一條渠道發展自己。

集團于2010年7月成立敬業集團黨總支,2015年1月升級為敬業集團黨委。下設8個黨支部,共有黨員900多名。黨委高度重視自身建設,突出“黨建領航、文化鑄魂”的主題,深入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實現了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良性循環。

企業文化中的一個主要作用就是凝聚力。敬業企業文化突出“以貢獻者為本”,以艱苦奮斗的創業史為底蘊,增強了干部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為企業發展發揮出巨大作用。

感恩文化是敬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母親節、父親節集團都會組織活動,教育員工孝敬父母。同時對員工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及創業史教育,參觀西柏坡、井岡山等革命圣地,感恩祖國,感恩黨,繼承艱苦奮斗的傳統,樹立將企業做大做強的決心。

先進的技術是品牌的保障。敬業集團是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實驗室是國家認可實驗室,裝備水平同規模最高,為敬業品牌打造打下雄厚的技術基礎。

本著“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敬業生產的“敬業藍”螺紋鋼以及板材成為市場上頗受歡迎的產品,敬業品牌在客戶中有口皆碑,產品進入了巴基斯坦卡拉奇核電站項目、倫敦橫貫鐵路、文萊跨海大橋、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等重點工程,在國內外廣泛應用。

“以客戶為中心”還體現在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為方便客戶辦理業務,統一企業信息化平臺,實現財務、資金、預算、供應鏈的集中管理,使客戶不來敬業就能辦理業務。

集團開拓國際市場,做好全球鋼材及金屬制品供應服務商和全球小礦種及各種能源的貿易商。從原料入手采購直達源頭,每年從巴西、澳大利亞、俄羅斯等地采購礦石,并與國際礦業巨頭建立合作關系,F在國際貿易已形成礦石、木材、金融三大核心業務。

國際化是敬業集團重要的發展戰略之一。集團組建精英團隊,發揚“打出去沖上去”的精神,成功開拓亞太、中東、東盟及南亞、非洲、美洲、歐洲等市場,在全球28個國家設立了分公司和辦事機構。目前敬業產品出口到130多個國家和地區。

 

 

您是第位訪問者 版權所有 ◎1989-2020 敬業集團 冀ICP備18016119號-9 冀公網安備13013102000125號